李小春

发布时间:2011-01-10浏览次数:1409

李小春,2001年于日本茨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本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百人学者、CO2地质封存学科组组长。李小春研究员是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四个中英文学术期刊的编委、科技部及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面向高陡边坡、大深度地下工程、CO2地质封存等复杂或新型岩石工程,李小春研究员长期从事岩石反应-流动-力学耦合过程的研究工作。1989年,参与开发了岩石真三轴试验机,首次直接测出了花岗岩的破坏曲面,提出了修正的双剪强度准则、基于应变的岩石破坏准则。1998年在日本地质调查所期间,开发了具有中间主应力方向渗透性测试功能的岩石真三轴试验机,深入研究了真三轴应力对砂岩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渗透系数的应力敏感度张量、应力-渗透系数关系式、孔隙度-渗透系数负相关规律、密封断层的定义与发生应力条件等一系列的概念。近10年来,李小春研究员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战略需求,提出了N2自分离CO2含水层封存技术和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的新思路,为此主持开发了煤岩吸附-渗透系数测量的双计量泵方法、变容水量压力脉冲渗透系数测量方法、冠岩密封性测试装置、反应-流动-力学耦合特性测试装置、钻孔高压封孔技术、测斜-水压同孔监测技术、岩体位移与结构面信息的摄影测量技术等,从试验和分子动力学层面深入研究了气体或溶液与岩石反应的渗流后效与力学后效及其机理,提出了“氮气增渗”“ CO2增渗原理”“气体自分离原理”,评价了我国主要盆地的地质封存容量、经济性、技术障碍与开发路线图。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新能源开发机构、科技部863计划、中科院重点方向项目、百人计划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美国能源部以及数十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支持。通过这些项目,李小春研究员申请了专利30项,发表论文近100篇和专著1本。